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1942风起南洋

第067章 子弹口径

美国人的援助很给力,让先锋军的装备一天一个样的在变化。

但赵易三人心中都明白,指望美国人的武器援助是援助不出一个强国来的。归根结底,还是要回到自己制造上。

“我们不宜过早使用自动步枪。”不过在叶关提出装备八一杠自动步枪的建议时,赵易并不赞同,

“我们现在工业规模还很小,早早装备自动步枪并不能保守住机密。若是被美国人或者英国人法国人发现了,对我们可大大不利。他们可以借助强大的工业来碾压我们,以后想在东南亚立足,难度会递增。我们带来的未来技术需要慢慢的投放,武器也同样如此。我们为什么选择仿造M45冲锋枪,一是因为它最容易造,成本也低,再一个是因为在南洋地区,在轻武器方面,只靠冲锋枪、机枪和狙击枪的组合,就足以压倒日本人了。”

“我也觉得不适合简单的拿来主义,直接就用八一杠。”李衡也不赞同,“主要是考虑到子弹口径的问题。”

“提前考虑小口径?”一说子弹口径,混过军事论坛的差不多都知道,叶关一下子就理解了李衡的意思,“选择5.8还是6.0?或者6.5和6.8?”

他们三人来的那个时代,子弹口径之争曾经沸沸扬扬,无论怎么说,7.62毫米并不是最佳口径。

“我想用6.5毫米口径。”李衡心中早有盘算。

“6.0毫米更好吧?”叶关反对道,“6.5毫米格伦德尔弹在后世只是民用弹,美国军方并没有完全证实,倒是美国人论证了6毫米子弹的优势,只是因为原来的弹药体系已经建立,改变子弹口径牵扯太多,才没有改。有这么现成的子弹口径不用,反而冒险用6.5这种没有证实的子弹口径,有些太盲目了。

后世之所以要改用6.5和6.8,主要是因为小口径子弹在荒漠和山地环境中表现不佳,对付防弹衣的效果也不好。

可我们现在主要是丛林战,东南亚这地方也需要考虑城市战,6毫米子弹的威力和对后勤压力很不错。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之前不需要多考虑防弹衣的问题,6毫米子弹用40年足够了,未来再考虑其他口径也不迟。”

“抗战胜利后,我们就去接收日本人的军工产业,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日本人的弹药生产体系。”李衡心中其实也有些犹豫,说出了自己选择这个口径的理由,“我在后世的一个军事论坛上,也跟别人讨论过6.5毫米口径子弹的架空,对这个比较熟悉一些。AK47枪改6.5格伦德尔弹也容易些。6毫米虽然都说好,可后世没有一个大国用这种口径。国内的5.8毫米子弹弹头直径虽然是6毫米,总和枪膛阳线直径为6毫米的不一样吧?”

“若是不小心泄露了6.5毫米子弹的秘密,说不定被日本人捡漏,改进生产线,提前造出自动步枪。”叶关反驳道。

“美国人参战,日本人的命运已经决定了。不是一两款武器的优胜能改变的。”赵易笑笑打岔道,“日本人冲锋枪都不舍得用,自动步枪也未必会用。资源和生产力水平已经限制住了日本人的发展。再说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,大炮和飞机坦克比自动步枪更有发言权。”

他顿了一顿,继续笑道:“我们选用子弹口径不光是考虑到我们自己。”

“北边?”叶关眼中一亮,指了指北方。

赵易点了点头:“我们争取以后和国内达到弹药统一,小口径子弹有不少局限性,在这个时代也很难赢得信仰威力的一些国人的信任。反倒是因为小日本,国内的一些老革命习惯了6.5的口径。未来在跟苏俄争夺枪械口径时,6.5毫米口径还是很有利的。另外,我们也需要考虑其他地区。比如非洲等地。中口径的妥协或许是那些难以负担大小两种口径的小国更好的选择。”

“不过,考虑到日本人对国内的伤害和影响。我们也不能直接选择6.5毫米口径。否则难免被人联想到日本人。”最后赵易也不同意6.5毫米口径。

“对啊!我就老觉得别扭,感觉跟着小鬼子屁股后边学一样。”叶关最先同意。

“那用6.8毫米口径?”李衡迟疑了一下,心中开始默算改变后的子弹性能。

“非得用这些固定口径,你不会自己创造一个。”叶关显然自知在说外行话,搞怪道,“这些没有出现的东西,要说标准,我们说的就算标准。子弹口径不要6.5,也不要6.8,只要6.66,就可以带回家!666啊!哈哈!”

李衡反而眼中一亮,也呵呵笑道:“别说,这个口径还真可以试一试。反正无论是6毫米还是6.5毫米,我都要亲自做一做实验,才能放心用。后世很简单的一些事情,这个时代做起来却很难。毕竟这么多年的技术发展可以说是飞跃式的。就拿6.5毫米口径来说,不说格伦德尔弹的前收口技术成本高,就算是因为现在的弹药,想达到格伦德尔的初速,恐怕枪管也得很长,弹壳直径也小不了。同样6毫米小口径子弹的许多试验,我们现在的条件恐怕都做不了,只能先慢慢试验。666口径说不定还真行,毕竟决定子弹性能的可不止口径。”

“能做到这么精确吗?”叶关忍不住问了一句。

“毛瑟弹都能做到7.92毫米,我还不能做到666?”李衡哈哈一笑,“哈哈,我来的时候可是带着工具包。当时为了研究研究老大的那些枪,我连公司几十万的手持式三维扫描仪都带来了,还有千分尺和一点量块。通过雷允飞机制造厂弄来和春城买来的测量仪器对比分析,精确度没有受到时空转变的影响,精确度足够。这一次从美国人那里进了一批殷钢,我就先着手生产一批标准尺,确立我们自己的度量衡标准。”

赵易大喜,有了精确的尺子,作为工业基础的度量衡体系就能完善起来了。

否则像国内的有些军工厂一样,即便是工人认真做,使用的材料也一样,可就因为尺寸标准不一样,生产出来的同一种武器的零件竟然不能通用。

国内此时已经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,但英制、公制、旧制,甚至还有一个美制单位,混合应用,根本没有强力的推行,就连国营工厂中的标准尺,也都没有统一起来。

有了标准尺寸,才能谈得上子弹和枪械的标准。现在先锋军的度量衡体系逐渐完善,至少不会出数字一样单位错误的低级笑话。

“选好了子弹,才能最终决定枪械。试验归试验,不过速度要加快。”赵易压住心中喜悦,还是提醒了一下,“我们不可能用冲锋枪包打一切,最终还是要留出一张底牌,应对东南亚和国内的突发事件。轻武器的标准需要尽早确立,没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口径,只有完善的军队后勤装备建设体系。”

“放心吧,老大!”李衡保证道,“我不敢说一年内完成,毕竟子弹和枪械都需要各种自然环境的试验,但三年时间,在二战结束前,我有把握造出我们自己的自动步枪来。”

赵易明白李衡尽力了。现在先锋军装备很多都需要李衡操心,他不可能把心思都用在研制自动步枪上。

“下一步我们也会全力支持你的研究。”这是赵易的承诺,也是42式枪械计划的一部分。赵易在公开会议中的发言,已经包含了自动步枪的研制计划,从42年开始全力获得支持。

倒是42式枪械计划中的手枪和冲锋枪一样,完全是仿造山寨,直接用了赵易带来的CZ75手枪做模板。

相比制造精良的P220,赵易更中意CZ75的手枪握把适合东方体质。

现在先锋军刚刚展开的军工体系主要力量是生产M45冲锋枪,只是因为同样是使用9毫米手枪弹,不耽误手枪制造。队伍中的炮手和卫生员、通讯员以及狙击手,以及扩大起来的军官团,也需要有手枪来防身。

“买不如造,况且我们还有国内这个大客户。”赵易在下决定造手枪时,理由很充分。

虽然有美援,但需要进口的东西太多,手枪并不是主要的。而恰逢乱世,有把手枪防身,是很多国人,尤其是那些土财主们的渴望,偌大的华夏仅仅是民间就先有广阔的手枪市场。和政府军队打交道,用于打点关系,**枪有时候比其他礼物更好用。甚至用手枪以物换物,更让美援紧张国内喜欢。总之一句话,手枪在国内大有市场。

就连冲锋枪,以后产量上来后,赵易也舍得卖。以战养战,才容易把军工产业扩大。

“现在我们的军工产业还是太弱小,我想去欧洲和美国转一转,寻找点机会。比如我们打算研制的机枪,我想去找德国人。”李衡心中也想尽快把军工产业扩大,在国内时机和人才不多的情况下,他把目光投向了国外。

先锋军的42式枪械计划中,就有机枪一项。在赵易三人商定了机枪口径还是7.92毫米后,李衡首先想到了仿制MG-42,可身边没有MG-42的实物,仅靠资料,李衡可没办法很快研制出MG-42这样的神枪来,等到研制出来,可能二战已经结束了。于是李衡想到了凭着带来的资料跟德国人联合。

“确实需要去一趟德国。”赵易心中也早有去德国的计划,“我们可以给德国人解决不少麻烦,德国人也能给我们解决很多问题。”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